【礼赞新中国 光耀新时代】身边巨变都藏在了老电建人的相机里 | ||||||
| ||||||
20年前,快要退休的林钦开始接触摄影,一下子就入了迷。当时福建公司生活区周边正在进行旧城改造,陆续开始征迁。居住环境的变化,让这位老电建人颇有感触,于是,他下了一个决心:要用镜头记录时代的变迁,记录家乡的新生。 国庆前夕,作为一名老年志愿者,已经70多岁的林钦受邀参加当地举办的一次光影故事图文专访。他带上自己拍的老照片,向青年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,辖区建设发展成就及人民生活的变迁,传递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”建设者本色,传承发扬好爱国爱党的时代精神。 房子就是给老百姓住的 福建公司的电建生活区位于福建省会福州的火车站附近,那里是全市人口最密集、人流最复杂的区域之一。当时的火车站破且小,周围几乎都是简陋的棚屋房,不仅有碍观瞻,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。2012年,火车站改扩建(D地块)工程正式启动,在邻里的依依不舍中,农民新村被征收拆除,新村原址上修了站西路,盖起来漂亮的安置房。 2017年,“欢迎业主回家看房”的横幅,悬挂在茶园新苑安置房的路口,安置房十分好看,小区绿化优美,还配了电梯,居住条件的提升,让大家有满满的幸福感。旧改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。林钦记得,以前西园涵洞一下雨就积水。“我每天买菜都要经过西园涵洞,很不方便,下雨天通往火车站北广场也只能趟水过去,现在经过改造,有了南北通道,再也不怕刮风下雨了。” 从无到有的生态内河 晋安河横跨福州市晋安区南北,是福州市最长,流域最大的城市内河。上个世纪60年代,电建生活区附近,华林路往新店方向上是没有晋安河的,入眼处皆是大片绿色农田。1954年,晋安河工程委员会成立,晋安河下段2946米长的疏河工程开工。彼时,没有大型机械,全靠人工挖掘。工人们排着队,用铁锹一点一点挖开泥土,挖出河道的雏形。而林钦就亲身参与了此次河道拓宽工程,回忆起当年的场景,他说:“原来只是简单挖出了河道,沿河还容易塌方。” 1974年开始,晋安河再次疏浚,同时全面加宽,并砌石驳岸。2000年后,随着福州市城市化进程脚步加快,晋安河改造工程也紧锣密鼓开展起来:原本逼仄紧缩的河道被不断拓宽、加固,河水肆意奔涌流淌,一座又一座样式新颖的飞桥更替着横拦其上,昭示着时代审美的变化。河道两侧的景色也有了“大变样”,昔日矮小稀疏、仅有臂宽的枝丫从沿途河水中汲取大量营养,长成郁郁葱葱的大树,大力环抱着晋安河段,展示着强烈旺盛的生命力。现在的晋安河全长超过7公里,河面宽阔,是一条整洁、美丽的大河,两岸还修建了公园、加了景观灯,还有游船供大家游河。而这一切被林钦用相机记录了下来。 一张张照片尺寸不大,一年年生活的变化却很大很大。作为新中国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亲历者、见证者和记录者,林钦表示,将继续发挥余热,用手中的相机延续这份坚守,用照片讲好国家改革发展的故事,向更多人传递中国好声音。 | |||||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
浏览次数: |